天呐小说网 > 眼底红尘 > 22.剪裙边

22.剪裙边


  他们的谋划,第一个是剪裙边。

  御林军在司马伦的手上。贾氏不肯动司马伦,然而他的手下,朝廷还是可以动一动的。

  也必须要动。

  在羊玄之、张华、裴頠等人在朝堂上造势,为贾氏寻求舆论支持的同时,朝廷开始调查西北和西南的民乱。

  大晋从元康四年(294)以来,西北和西南处就爆发了民乱了。

  西北,以氐人齐万年为首,秦州、凉州地区的氐人、羌人纷纷起兵,包围泾阳(今甘肃平凉西北) ,并威慑关中,齐万年自立为帝。

  西南,巴蜀人李特,带领从汉中流亡到巴蜀的汉、羌人反抗朝廷。

  民乱导致西北,西南各处的百姓,无论汉族还是五胡,都四散做了流民,即便是洛阳城,也涌进来不少流民和灾民,秩序明显比武帝时期和惠帝初年乱了许多。

  前文提到天子施粥,就是为了施恩于这些灾民和流民的。

  张华等上本宣称,对待民乱要恩威并施。

  一方面派人平定民乱,这是施威。

  另一方面,也要彻查导致民乱的,吏治的因素。

  一句话,民乱肯定有治理不力的原因。

  惠帝准了。

  查来查去,查到了一些人身上。(此处杜撰不合史实)

  其中一个人,是张轨。张轨字士彦,安定乌氏(今甘肃平凉西北)人。,曾做过太子舍人,征西军司。

  司马伦做征西将军时,张轨就在他手下做征西军司。

  也就是说,他从太子手下,投向了当时在西北的司马伦。

  现下,他和着司马伦一起回了洛阳,在做御林军里的左前将军。——算是司马伦手下的一个有实权的武将了。

  张华等人的指责,是张轨在做征西军司时,杀戮太重,激起民怨。

  他杀了鲜卑族十余万口人。

  惠帝初期,是赞成了涉戎论的。可按照江统提出的涉戎论,朝廷本意是驱赶胡族到中原之外,如今杀戮过重,反而导致官逼民反,五胡不宁,显然是适得其反。

  如此,张轨就可以追究了。

  其二个人,颇费周章。

  这却要从巴蜀人李特说起。

  李特,字玄休,巴族。晋东羌猎将李慕之子。

  惠帝时期关西一带兵祸扰乱,再加连年大荒,略阳、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、迁移,寻找粮谷进入巴蜀的有几万家,其中便有李特兄弟。

  李特兄弟也入了五斗米教。而且利用五斗米教,罗集了不少的人马。成了流民的代言人。

  李特到汉中后,代表流民上书请求在巴、蜀寄食,朝廷议政时不允许。而代表朝廷调查此事的侍御史李宓和益州刺史赵廞上表说:\"流民有十万多人,不是汉中一个郡所能够救济,如果东往荆州,水流湍急危险,而且没有船只。蜀地有粮食储备,百姓丰足富裕,可以让流民前往那里解决吃饭问题。\"

  这项建议朝廷听从了。从此,流民散布于梁州、益州,乃至散布中原,不能禁止。

  调查如火如荼,侍御史李宓和益州刺史赵廞,被抓了起来了。

  孙秀嗅到了危机。

  不错。张华等最想剪除的,就是孙秀。

  司马伦的确才能平庸。

  他有野心,但恐怕没有这样的智谋。

  可是孙秀有。

  司马伦别的长处没有,可是他有一个长处,那就是还接受比他智谋高的人。

  孙秀就是他的军师。

  孙秀和李特兄弟,早在关中之时就相识。

  他们都属于五斗米教,也都想利用和操纵五斗米教。

  当初李特贿赂侍御史李宓和益州刺史赵廞,其间暗中沟通、出谋划策之人,还能有谁?

  正是孙秀。

  听说侍御史李宓和益州刺史赵廞因流民之事被抓,孙秀咬了咬后槽牙。

  这段时间他非常的低调。

  他感觉到了有看不见的剑,指向了他。

  司马伦那日羊玄之朝议回去之后大发雷霆。

  孙秀听说了原委,对羊玄之的疑窦再次浮起来。

  羊玄之身在太学,说起来也是在朝廷之外了。

  他怎么知道的这么多?

  难道仅仅凭捕风捉影的揣测?

  不可能!

  而那晚对太子之死了解最多的人,恐怕只有已经死在了城门处的孙超。。。。

  孙超到底把三皇孙交给了谁?!

  孙超临死时见到了谁?!

  难道。。。

  那马车的夹层映入他的眼前。

  他一阵揪心揪肝的呕心。

  这件事就算是真的,他也只能咽进肚子里了!

  还有那小丫头。。。他狠狠咬了咬牙。

  说起来,这里难免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因素的。

  但是,政治就是政治。

  政治不会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;黑既是黑,白既是白。

  正义等等,只是其表。是塞天下人舆论的说辞。

  内在的,是利益。是选择。

  只要是正道的治理,剩下的,便是权谋又何妨?

  内忧外患,都要考虑。

  所以另一边,张华等人打算向诸皇子王们求助了。

  惠帝继位之时,延续了武帝时期诸王的封地管辖领域。

  以洛阳都城为中心,东北方向的燕、赵两地,由远至近分别是河间王和赵王的封地。

  再近一些的邺地,是成都王司马颖在驻守。

  正东方向一直延伸到如今的山东半岛,也就是古齐地,是齐王司马伦的地盘。

  齐地和江东之间,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属国。他也是宗室王。在诸王之中,司马越的势力范围相对是比较小也不起眼。

  洛阳东南方向,由远及近,分别是淮南王司马允的属地,梁王司马彤,汝南王司马亮。

  正南方向有楚王司马玮。

  西部长安一地,有秦王司马东驻守。

  这样的封国和军镇的分布,相对比较合理。

  宗室王沿袭了武帝时期的封地,已经是多年经营,即使武帝老年时意识到分封制的潜在威胁,但是以朝廷比较弱的统治力来说,只能维持而不能大加砍伐。

  所以,在武帝末期和惠帝初期,陆陆续续地对亲子王们大肆分封,如成都王司马颖驻守的邺地、汝南王、楚王、梁王等人的地盘,都分封在距离洛阳更近的区域。这样,等于在宗室王和洛阳都城之间,建立了一个隔离带。

  可是贾后掌政之后,这道隔离带逐渐模糊了。

  汝南王司马亮、楚王司马玮的地盘在洛阳西南处,离洛阳并不遥远,可以很快到达洛阳。

  在贾氏看来这是巨大的威胁。

  所以二人现在,已经挂在贾氏手里了。

  淮南王司马允,也是亲子王,武帝第十子。可是在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后,朝中议事者有意立司马允为皇太弟。为防贾后心中猜忌,司马允如今宁可缩在壳里。

  秦王司马东,鞭长莫及。

  算来算去,如今剩下能求助的的皇子王,只有梁王司马彤,成都王司马颖了。

  张华太息。

  梁王司马彤狡诈善变,实力也不强。

  成都王司马颖是惠帝的亲弟弟。有勇无谋。最关键的是,智商也有点秀逗。

  这真是明知不是伴,急时且相从!


  (https://www.tiannaxs.com/tnw29852/2089667.html)


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:www.tianna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tianna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