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呐小说网 > 太平令月 > 第一百三十章 御前会议

第一百三十章 御前会议


  武成殿里,武则天坐在高高的皇座上,她的十几位宰相们正在阶下席地而坐。文官在左,武将在右。御前会议正在进行中。

  “元之,从你开始吧!”

  文昌左相姚元崇立即应允,双手持笏,挺直了身体。“启奏陛下,据益州大都督杨俊上书,CD地区饥馑甚重。十几个郡县的官仓告罄,百姓卖儿卖女,情势十分危急。”

  武则天面色严峻,问:“你们可有方案?”

  “回禀陛下,臣与凤阁诸侍郎商议,认为应当从国库紧急调拨钱二百万贯、粮五十万石,急赴CD赈灾。从江南道调拨大量青苗,运至灾区补种。CD沃野千里,四季温暖,若是能及时补种,到秋天尚可以有所收获。”

  “粮仓还有多少存粮?”

  姚元崇答:“含嘉仓中陈粮尚有三百万石,还算充裕。”

  “嗯,那就按你说的办吧!”武则天沉吟片刻,“CD乃天府之国,自前朝以来就是苦心经营的重地。益州府每年上缴的钱粮无数,是我大周的粮仓。赈灾不容有失,若是酿成民变,后果十分严重。”

  “陛下圣明!”

  她看向坐在左侧的武三思,他还在打着哈欠,显得十分无聊。“梁王?”

  “臣在!”对方连忙把屁股从小腿上抬起来,腰杆挺得直直的。

  一讨论政务就心不在焉,半天插不上一句话,要你有什么用?“朕决定命你为安抚大使,前往CD,替朕安抚当地百姓、督查赈灾事宜。”武则天抬高了声调,强调:“赈灾安抚工作极其重要,要注意监督地方官吏。对于贪污腐化、误国害民之徒,严惩不贷!”

  武三思双手持笏:“臣遵旨,三思即日动身、火速赶赴CD,督查官吏,安抚黎民,定不负陛下的重托。”

  武则天露出了微笑,朝他点了点头以示满意。

  “契丹李尽灭那边有什么消息没?”她问。契丹人首领李尽忠和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叛乱、占据营州后,武则天下令修改制书,将李尽忠改为李尽灭、孙万荣改为孙万斩。等到将来叛乱被镇压下去以后,这俩人的下场一望便知。就是不知道这个“万斩”会不会真的是拉出去斩首一万次的意思。

  夏官尚书欧阳通起身回道:“回禀陛下,幽州大都督苏宏辉派人来报,称契丹人时时进犯边境、劫掠边民。不过,尚没有举兵南侵的迹象。”

  武则天感到很头痛。自从王孝杰兵败西峡石黄麞谷后,契丹叛军就成了北方边境的最大威胁。但是今年CD平原大旱闹饥荒,举国上下就只能靠江南的粮食来养活了。所以,在秋收之前断然不能动员壮丁、举兵征伐。契丹人现在肯定正在抓紧经营营州城,南下入侵是迟早的事。倘若真的要开战端,那也没有办法,到时候就只能集结大军北上迎敌。

  她接着问:“盔甲、军械打造得怎么样了?”

  “盔甲目前已经打造了四万套。”

  “朕要的是十万套!”

  “是,是,”国防部长大人连连应允,“请陛下放心,微臣正在着人加紧赶制,秋收之前一定能打造出十万套。”

  武则天一只手握住了长椅的龙头扶手,冷笑道:“契丹人可不会老老实实地等到你造好之后才开战!”

  “是,陛下所言甚是!”欧阳通手持笏板、俯在地上,“微臣会督促他们,加紧赶制盔甲、弓弩等器械,以求尽快......尽快完成。”

  唉,这就是我的辅宰大臣们。倘若明天李尽灭就举兵南下,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去迎敌!武则天在心底叹了一声,目光严肃地注视着阶下的夏官尚书。“离秋收还有大概四个月,朕只给你两个月。两个月之内,打造十万套盔甲,以及相应的兵刃、弓弩等器械。你办得到吗?”

  “办得到,办得到,微臣接旨!”

  武则天挥挥手,让他起身。“突厥人可有什么异动?”

  这时,姚元崇起身回答:“禀报陛下,北方边陲的云州、丰州都派人来报,近来突厥人在边境十分猖獗,频频袭扰边民、抢夺牧畜,百姓深受其害。”

  阿史那默啜,又一个难缠的敌人。武则天心里感到十分疲累。“你们谁有良策,说出来给朕听听。”

  文官们面面相觑,不约而同地沉默了。倒是坐在右边的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说道:“陛下,给臣十万天兵,定将那突厥人杀得片甲不留。”

  蠢货,真是丢人现眼!但武则天表面上还是眉开眼笑,赞赏道:“河内王果真骁勇,朕心甚慰。”

  “能为陛下分忧,是臣下的本分,末将十分荣幸!”他完全陶醉于武则天的赞赏之中,感到十分得意。武懿宗是武则天的堂侄,生得是身材短小、弯腰驼背,相貌更是丑陋。想当初武则天原本看不上他,但他好歹也是个武家人,况且别的武家子弟也都好不到哪里去。没法,为了在朝中扩展武家势力,也就给他加官进爵,封为河内郡王,还让他做了右金吾卫大将军。没想到武懿宗鸡犬升天以后,更加的放肆起来。他性情残暴,经常横行霸道、目中无人,而且非常的自大。别人都非常看不起他,但由于他的姑母是武则天,也就只好忍气吞声了。

  这时,纳言(鸾台的最高长官)武承嗣也在一旁对这个堂弟称颂有加,还向武则天建议让他做行军大总管、领兵讨伐突厥。武则天感到自己的面子都快挂不住了。为什么我武家的人都是这种货色,一点儿长进儿都没有?突厥要是能打早就打了,还用得着他们在这儿起哄!薛怀义曾经两次带兵迎战突厥。但突厥人根本不同他交战,见大周军队逼近,果断就带着劫掠的财物和百姓北归大漠。薛怀义两次追击都没有得到半点儿成果,带着十万大军在大草原上武装游行,空手而归。这些草原上的蛮夷像狼一样狡猾,抢了东西就走,一点儿亏都不愿意吃。倒是大周每次都大兴兵丁,劳民伤财,却始终都解决不了北部边患。

  更何况,即便是打,武懿宗这种货色能是阿史那默啜的敌手吗?武则天幽幽地扫视了那些列席御前会议的高级将领。右羽林卫大将军武攸宁,胖得恐怕连战马都驮不动。让他去带兵,顶多也就能欺负一下内卫;打突厥,他还真没有那个能耐。右骁卫大将军武攸宜是个连纸上谈兵都办不到的人。别说兵器了,他当上大将军之前连兵书都没摸过,怎么带兵打仗?鹰扬将军曹仁师和左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倒还可以用,这些从军营里摸爬滚打上来的将军领兵打仗倒是有一手。我武家为什么就没有这种人?

  她又想起了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,他可是一位能征惯战的猛将。从强悍的吐蕃人手里夺回西域,何等的威武雄壮!恐怕在座这些大将军们立过的战功加起来都不一定能比得上。只可惜,他,唉!

  武则天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人,希望得到一个像样的建议。他们个个都保持着缄默。这些人都不是傻瓜,她想,却也没多大用处。

  “陛下,”姚元崇打破了沉默,双手持笏,“微臣有一个提议,还请陛下斟酌。”

  还是首席宰相。“元之,快快说来。”

  “诺!陛下可还记得大周地面上有一支沙陀人?”

  “沙陀人?”

  “是的,沙陀族人本是突厥的一支。永徽(唐高宗年号)年间朝廷征讨突厥阿史那贺鲁部族时,沙陀人举族归顺,被安置在了灵州。”

  武则天恍然大悟,“哦,朕有印象。”

  姚元崇继续说道:“此外,龙朔(唐高宗年号)三年被吐蕃灭国的吐谷浑人数千帐前来归顺,也被朝廷安置在了灵州。沙陀人和吐谷浑人都精通骑射,十分彪悍。微臣斗胆建议把他们收编整顿成一支新的军队,由他们的首领来做统帅;然后调去北部边陲长年驻扎,足可抵御突厥的袭扰、保境安民。请陛下斟酌。”

  武则天陷入了思考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提议。姚元崇虽说是个耿介的文人,这个建议却十分灵动、价值千金。但是,她也有别的担心。

  “姚大人,”这时,坐在姚元崇左边的武承嗣挺直了身子,道:“您的意思是把北部边防的重任交给这些外族人?他们信得过吗,万一再被突厥人收买、临阵倒戈了怎么办?”

  姚元崇显得不慌不忙,回答:“魏王多虑了。吐谷浑被吐蕃灭国以后,日夜都在期盼着大周助他们复国,又怎会因突厥再生贰心呢?而沙陀人自永徽年间投靠朝廷以来,从没有过反叛朝廷的举动。况且,沙坨部族与突厥阿史那部族是世仇。仇人相见、分外眼红,至于临阵倒戈,又从何说起呢?”

  说完,他又转向武则天。“陛下,沙陀人和吐谷浑人都是亡国多年的遗民,他们的全部部族早已在大周的地面上繁衍生息多年了。对他们来说,大周已经是他们的祖国了。因此,这些人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。”

  武则天由衷地点了点头。姚元崇的分析非常精辟。眼下对沙陀人和吐谷浑人来说,他们的全家老小都是在大周地界内生活着。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敢背叛朝廷。武则天正欲表示赞同,没成想魏王又提出了异议。

  “姚大人,可沙坨人也是突厥人啊,天下乌鸦一般黑!我甚至听说他们沙坨部族里还在用突厥的银月旗做旗帜。这,恐怕不好吧?”

  我管他打什么旗帜,只要能替我打仗,哪怕在旗面上画头母猪都可以!武则天气得说不出话来。这时,首席宰相还是作出了回答。

  “魏王有所不知,沙坨族原本叫处月族,银月旗自古都是他们的图腾。”

  “可是,”

  “够了!”武则天再也受不了了。“这件事改日再议,诸位还有什么事要上奏?”

  阶下无人回应,于是会议就此结束。武则天从殿后离开,到了外面,登上了十六人抬的銮驾。回宫的路上,到了大业门前,忽然看到一个丰腴妩媚的身影正在门前恭候。

  “月儿拜见母亲陛下,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
  (https://www.tiannaxs.com/tnw67134/2345099.html)


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:www.tianna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tiannaxs.com